凌晨三点,我在悉尼的公寓里刷到Deca Joins新歌《我不用问》上线的消息——点击播放键的瞬间,屏幕弹出‘因版权限制无法播放’的灰色提示框。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混着室友的鼾声,我盯着MV封面那个模糊的侧影,突然想起去年在台北Legacy听他们现场时,主唱郑敬儒唱到「我们都要把自己照顾好」时,台下有个女孩悄悄抹了下眼角。
说真的,这种被音乐平台拒之门外的感觉,就像闻到隔壁邻居家飘来的红烧肉香气,却发现自己家的灶台打不着火。上个月我表妹在温哥华更惨,她为了听某位独立音乐人的新专辑,连续切换了三个VPN节点,最后手机弹窗提示「账号异常登录」,害得她手忙脚乱找客服解封。
其实不止是Deca Joins。我有个在柏林学设计的朋友去年就吐槽,她收藏的华语歌单里三分之一都变成了灰色。有次她熬夜赶设计稿时想听《海浪》,结果页面显示「该地区暂未提供」,气得她对着电脑屏幕拍了张照发朋友圈:「比甲方更让人心碎的是版权限制」。
翻了下去年海外流媒体市场报告,亚太地区用户遇到地域限制的比例居然有42%(来源:Music Consumer Insight 2023)。但有意思的是,超过78%的人最终都找到了变通方法——就像我那个在东京的学长,现在养成了定期「音乐囤积」的习惯,每次回国都用移动硬盘下载几十个G的歌曲。
写到这里时,我给墨尔本的闺蜜发了条语音:「还记得我们大学时挤在宿舍用同一个耳机听《浴室》吗?现在你那儿能正常播新歌不?」她秒回了个裂开的表情:「别说了!刚试了下,MV卡在0:23秒不动,像极了我们被时差撕扯的友情。」
或许就像Deca Joins歌里唱的「允许自己偶尔坠落」,当技术问题让我们与喜爱的音乐失之交臂时,反倒更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渴望——那些被版权边界切割的,何尝不是我们与故土之间看不见的脐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