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朋友圈,看到国内表妹晒她的毕业歌单,配文是’青春不散场’。点开一看,全是汽水音乐上的独家版权歌曲——而我这边显示’该内容在您所在地区不可播放’。那一刻突然意识到,原来距离感不仅是时差和机票价格,还有连一首歌都听不了的无奈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春节,墨尔本华人超市里循环播放的《恭喜发财》。老板娘阿珍边整理货架边叹气:’现在连放个背景音乐都要查版权区域,去年用的汽水音乐歌单,今年突然就灰了一大片。’她手机屏幕上那些变灰的歌曲图标,像极了被时差切断的乡愁。
其实不只是汽水音乐。我采访了悉尼、温哥华的十几个华人朋友,发现大家手机里都装着三四个音乐APP——QQ音乐用来听周杰伦,网易云收藏着大学时代的歌单,Spotify则用来应付日常。有个做IT的朋友甚至自嘲:’我现在切换APP的速度比切换中英文还快。’
最扎心的是上个月,高中同学群突然炸出几十条消息——原来国内正在举办毕业季音乐人活动,班长把大家的青春照片做成了视频,配乐是汽水音乐上某位校园歌手的原创曲。而我点开链接,只看到一行小字:’因版权限制,该内容暂时无法播放’。那个深夜,我对着窗外喝完了三罐啤酒。
说真的,我们这些海外党要的不多。就像多伦多的钢琴老师林姐说的:’有时候学生想弹《稻香》,我得先花半小时找能用的版本——明明付了会员费,却像在音乐世界里流浪。’她琴房里那本被翻烂的琴谱集,最新一页还停留在2018年的流行曲目。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昨天和新加坡网友的对话。她发来段15秒的语音,背景音是汽水音乐某位民谣歌手的live版《春风十里》:’你听,这个现场版吉他solo绝了!’而我这边,连歌手主页都打不开。或许这就是数字时代的乡愁吧——明明看得见朋友圈的分享,却点不开那段共同的记忆。